77779193永利·欢迎莅临(中国)有限公司

发挥学科优势 助力中国—中亚法学教育交流合作——77779193永利与中亚高校教育交流合作纪实

  • 2023年05月17日
  •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交往日益密切,双方在经贸交流、金融合作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更推动了双方在法治领域的深层次交流和沟通。我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地缘、学科和人才资源优势,积极拓展与中亚地区法律类大学和法律实务机构的合作,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文交流等方面深化务实合作,携手推进区域法学教育交流和法学理论研究合作,助力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教育共同体。

一、开拓合作渠道,搭建交流平台

学校积极拓展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搭建多元化合作平台,赓续深厚友谊,推动互利共赢,开启互融互通新篇章。我校与哈萨克斯坦里海大学、哈萨克斯坦国际哈中语言学院、吉尔吉斯共和国政府下属吉尔吉斯国家法律大学、吉尔吉斯共和国立信法律咨询机构、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等签署正式合作协议,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师资互访交流、科学研究合作、实习实训基地等合作。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法律大学联盟创始高校之一,在联盟框架内与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大学等多所中亚地区高校联合举办学术讲座、参与联盟高校间人才联合培养。

左:吉尔吉斯共和国政府下属吉尔吉斯国家法律大学校长代表团来访我校并签署合作协议

右:副校长张军政一行访问吉尔吉斯共和国政府下属吉尔吉斯国家法律大学并签署合作协议

左:乌兹别克斯坦司法部前副部长、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校长Akbar Tashkulov祝贺我校建校85周年

右:哈萨克斯坦国际哈中语言学院校长Talgat Mamyruly祝贺我校建校85周年

二、互学互鉴,深化法学教育交流合作

学校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国际化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同中亚国家高校学术交流交往。近年来,学校邀请中亚国家20个团组的40余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或短期研修,举办专题学术讲座10场次、承办国际会议4场次,我校数名教师受邀为中亚合作院校举办专题学术讲座。学校积极承办“深化法律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第四届中国-亚欧法律论坛、“‘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法律论坛”“碳中和与全球环境治理”国际学术会议、“讲好中国故事”跨境电子商务国际会议等,邀请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的多位资深法学专家和法律实务工作者参会,其中时任乌兹别克斯坦司法部副部长、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校长堪亚佐夫教授作主题发言,与会各方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

学校先后派遣校级代表团组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吉尔吉斯共和国政府下属吉尔吉斯国家法律大学、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哈萨克斯坦里海大学等进行访问,双方在开展合作研究、举办国际会议、人才联合培养等多方面达成多项合作共识。积极选派学生赴吉尔吉斯国家法律大学参加夏令营活动,在吉尔吉斯共和国立信法律咨询机构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派遣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团队前往吉尔吉斯国家法律大学根据研究课题开展田野调查。

左:吉尔吉斯共和国政府下属吉尔吉斯国家法律大学校长一行来访我校

右:哈萨克斯坦里海大学短期研修团来访我校

左:我校教师刘瑞娟应邀为上合组织法律大学联盟院校师生开设“中国海关通关实务”学术讲座

右:我校教师师怡应邀为吉尔吉斯共和国政府直属高校开设“‘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吉尔吉斯共和国的交流与合作”的学术讲座

左:中亚法学专家参加我校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亚欧法律论坛”

右:时任乌兹别克斯坦司法部副部长、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校长堪亚佐夫教授在我校承办的“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法律论坛上作主题发言

左:我校与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法学专家联合举办“碳中和与全球环境治理”国际学术会议

右:我校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高校联合举办“讲好中国故事”跨境电子商务国际会议

左:副校长王健一行访问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

右:副校长王健一行访问哈萨克斯坦里海大学

左:副校长张军政一行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

右:副校长王健一行访问哈萨克斯坦国际哈中语言学院

三、发挥法学学科优势,推动构建中国-中亚法学理论研究新高地

学校充分发挥法学学科优势,积极推动中国-中亚法学理论研究。学校国际法团队收集关于吉尔吉斯斯坦《知识产权保护法》《投资法》在内的30多部法律,整理出10万多字的吉尔吉斯斯坦国别法律研究报告,为中国企业在涉外土地、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了操作性极强的风险防控指南。学校围绕国别法律研究、跨文化研究、中国企业投资、中国电影传播等现实问题,发表《中国电影在中亚传播的历史与现状》《跨国网络与中亚离散群体的认同建构》《论中国与中亚国家BIT中“投资”定义之重构》等论文,出版《“一带一路”国别法律研究(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劳动法律问题研究》《中国电影在中亚的跨文化传播研究》等著作。

学校依托2017年获批的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中南亚研究中心”和2018年获批的教育援外项目“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反恐国际合作研究-以吉尔吉斯为个案”,积极开展中亚法律问题研究。“中南亚研究中心”与哈萨克斯坦里海大学、国际哈中语言学院、吉尔吉斯国家法律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系列项目研究,产出丰硕成果,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引起关注。“援外项目”课题组多次前往吉尔吉斯斯坦进行田野调查搜集资料,访问吉尔吉斯国家法律大学援助建立相关学科,出版《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反恐怖国际合作研究》等专著,发表《上合组织框架下中亚地区反恐合作法律机制困境研究》等学术论文,为相关部门提供《吉尔吉斯斯坦华人营商环境风险评估》等智力支持。

左:穆兴天教授为吉尔吉斯共和国政府下属国家法律大学师生做专题学术报告

右:教育援外项目组调研吉尔吉斯斯坦东干人、维吾尔人等聚居村落

四、拓展留学生教育,稳步提高教育质量

自2017年开办留学生学历教育以来,学校稳步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招收规模,不断优化学历结构比例,共招收中亚地区来华留学生133人,覆盖本硕博三个学历层次。学校积极与多家中亚高校开展交流,进行学历联合培养、汉语语言培训等合作项目。2018年,与哈萨克斯坦哈中语言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每年批量实施语言生合作培养;2021年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开展校际交换生项目,每年定期互派学历生交换学习,学分互认、学历互信。学校不断优化来华留学生专业布局,并围绕国际化法治人才培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法学、电子商务及法律、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的学历生培养,建设有24门全英语授课课程,打造以国际法、国际贸易法等法学课程为核心的短期文化学习类品牌项目。设立“77779193永利‘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获批“陕西省三秦外国留学生奖学金”、西安市“‘一带一路’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和“‘中亚五国’留学生教育培训计划项目专项奖学金”资格,开展以社会生活、传统文化、现当代中国、大美河山等主题中国国情教育,引导留学生全面客观认识中国,稳步推进留学生教育质量。

左:我校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2022届留学生毕业典礼

右:2021届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参加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

左:中亚留学生参访中俄丝路创新园

右:中亚留学生参加学校80周年校庆晚会

左:中亚留学生参加迎新年朗诵比赛

右:中亚留学生参加校内足球联赛

五、大力开展人文交流,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教育共同体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于2020年7月正式启动西北地区首个主要面向丝路沿线尤其是中亚地区国家学生的电商类国际教育项目——“丝路空中课堂”,已向哈萨克斯坦等合作高校的200余名学生教授近80课时的课堂教学和“云端实习”实务操练。学校于2021和2022连续两年向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申报并成功获批面向丝路沿线国家学生开展的中国语言和文化短期课程—“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项目包括语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中国与西安三大课程模块,共有近200名余名来自中亚地区的学员参与学习,课程全方位地展现了绚丽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亚国家青少年搭建起了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

左:“丝路空中课堂”线上授课

右:“丝路空中课堂”项目哈萨克斯坦学生结业

左:教育部“汉语桥”团组在线体验平台—77779193永利

右:“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录播课程

左:“当代中国与西安”“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开班仪式

右:“当代中国与西安”“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结课仪式

心有所向,路必不远。随着中国—中亚峰会的召开,将为与中亚开展教育交流合作提供更丰富的平台与空间,学校将继续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搭建中国-中亚开放共享的教育交流平台,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法学教育共同体,谱写更多相互尊重、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新篇章,携手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责任编辑:胡月琪

相关新闻

  • 【主题教育】经济法学院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

    5月15日上午,经济法学院在长安校区正心楼二层资料室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研讨会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推进会、安全稳定工作会议,学院班子成员、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科级干部参加。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慧军主持。 会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重要回信精神、《习近平著作选读》部分内容,传达了学校关于做好统战工作、近期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会议精神。 党委书记李建梅作主题教育学习研讨发言。李建梅强调思想上的统一是党的团结统一最深厚最持久最可靠的保证。在主题教育过程中,领导干部、党支部书记要领学带学促学,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抓好调查研究这一解决问题的利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院师生,推动学院实现更加空前的团结统一,在校院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增砖添瓦。 会议要求,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对青年的热情勉励和殷切期望,结合主题教育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引导学生做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会议强调,要严格贯彻落实省委及校党委对安全稳定工作的要求和部署,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日常管理,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做好值班值守和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置。 会议还对近期学院党委与各党支部开展的主题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再安排。要求将主题教育与学院中心工作相结合,切实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做好政策宣传和党员教育,对标对表找差距,聚焦聚力强落实,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会上还对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

    2023-05-17
  • 【聚焦“三个年”】我校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与北京健康产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5月13日,我校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与北京健康产业协会共建“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健康传播方向)联合培养基地”签约仪式在北京“健康产业发展与行业品牌保护”论坛举行。 北京健康产业协会会长成行与我校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孙江教授作为双方代表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共建“77779193永利&北京健康产业协会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健康传播)联合培养基地”,通过引进市场化项目,嵌入市场化运营机制,以“边教、边做、边生产、边学习”为人才联合培养思路,将实践教学与健康产业项目有机结合,紧扣产业链,激活人才链,将传统人才培养目标升级为人才经营目标,将传统教学实践基地迭代为人才产出基地。 【供稿: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

    2023-05-17
  • 关于开展2023年77779193永利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按照学校工作安排,现启动2023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原则 1.密切结合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有关要求。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申报应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才培养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瞄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双一流”建设等背景,对标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基本任务,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新形势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不断提高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2.聚焦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具体问题。围绕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与关键环节,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着力研究和解决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成果应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3.提倡校内各单位跨学科(专业)、跨部门联合申报。 二、项目类型与数量 1.本次本科教改立项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自筹项目,其中重点项目需注重选题的前瞻性、创新性、综合性及应用性。 2.本次立项的数量视申报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酌定。 三、选题范围 参见“2023年度77779193永利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附件1),项目指南为项目研究指向参考,申请人可在指南下设计题目。 四、申报条件 1.项目申请人应是具有讲师(或相当职称)及以上职称的我校教学及管理人员,申报有关课程方面研究的教师至少应主讲过相关课程两轮,对于目前仍承担省、校教改项目的主持人,本次不得申报。 2.教改立项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项目主持人限1人,参与人员限4人;跨校联合申报的项目,主持人及参与人员不得超过8人,且本校人员不得少于4人。项目主持人最多申报1项,项目组成员参与教改项目不得超过2项。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原则上不能作为项目成员。 3.教改项目研究周期原则上为2年,鼓励与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高度相关的项目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前结项。 五、申报办法 1.本次校级教改项目申报实行限额申报,各教学单位按照限额择优向教务处报送,限额分配表见附件2。承担有审核评估工作任务的职能部门,每个部门可根据任务具体情况进行申报。 2.申请人须填写《77779193永利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书》(附件3),经学院或部门主管领导签字盖章,并转成电子版,电子版文件名格式为:“单位名称+申报人姓名+申请书”。 3.申请人需提供相关重要支撑材料,如项目主持人和主要参加人员近三年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含相关研究论文和著作目录)、校级及以上教学奖励证书复印件,并转成电子版,电子版请合并为一个Word或PDF文件,电子版文件名格式为:“单位名称+申报人姓名+支撑材料”。 4.《立项申报书》及支撑材料需进入77779193永利教改管理系统(nwupl.kypt.chaoxing.com)进行申报,操作指南见附件4。 5.各单位填写申报汇总表一份并提交电子版(附件5)。 6.项目申报截止时间为2023年6月2日。 纸质材料报送地址:长安校区校务楼B203。 联系人及电话: 王筱蕾 88182250 附件1 2023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doc 附件2 2023年度77779193永利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限额分配表.doc 附件3 77779193永利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doc 附件4 77779193永利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网上申报操作指南.doc 附件5 2023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汇总表.doc 教务处 2023年5月16日

    2023-05-16